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0413章 建宁残臣

捡到一本三国志 第0413章 建宁残臣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6 03:33:01 来源:test

最快更新捡到一本三国志 !

熹平二年八月,太尉使长史默为使,遣扶余。

九月,扶余降。

没有人知晓,在这一个月之内,扶余人究竟经历了甚么,只知道,扶余王亲自赶到了张温的营帐内,向太尉求降,言语甚是悲切,请让使者回去罢,我们扶余降了,朝中可排除相前来治理,张温亲切的将他扶起来,扶余王必须亲自赶到雒阳,向天子臣服。

扶余王答应了,董卓率一支军旅,进入扶余。

之后,整个大汉的东部彻底连接了起来,从新州,贺州,到高句丽,扶余,南扶余,东濊,三韩,大汉之外,再也没有甚么势力能够威胁到大汉东部疆域的安危,天子的威望日益增加,这番巨大的胜利,让大汉的疆域再次得到巨大的扩张。

能够为国开辟疆土的君主,群臣是绝不敢小看的。

张温本想能够瞒住这些大臣,将扶余也彻底平定,没有想到,扶余非常干脆的投效,张温也就没有必要继续隐瞒,他上报庙堂,高句丽已败,南北扶余皆愿投效的大吉,庙堂之中,百官大喜,百姓也是欢呼雀跃,在经过了二十年公羊官学之后,大汉的百姓对这样的军事行动并不反感。

何子可是说了,我大汉生来便有将礼仪文化宣化四方的使命,这些都是对圣人大道的弘扬,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想要改变官学《建宁启蒙篇》的大臣都无奈的沉默,一时之间,似乎他们还抹灭不掉公羊学所带来的影响。

何子身死,可是他的思想还弥漫在大汉百姓之间,他主编的官学启蒙书籍,在经过了二十年的宣化之后,在民间有了很深的基础,何况当今天子还是何子当年亲自教导的,只要天子尚在,他们就没有办法去动官学,而近年来,天子还有意对官学进行扩充,这就更要命了...

蔡美人走进厚德殿的时候,天子正在看着案牍上的物什,发呆发愣,抬起头,看到她走了进来,天子笑了笑,说道:“来,坐...”,蔡美人也便坐在了他的身边,小胖子指着案牍上的物什,说道:“你看,如何?这是鸿都门学方才送来的....”

在案牍上,是一艘小小的船只,仅有巴掌大小,看起来栩栩如生。

蔡美人瞪大眼睛,看了片刻,说道:“此物栩栩如生,匠人手艺了得....”

“哎,这是我大汉的新船,你可不知,按马均所言,此船能载人八百,能配以床弩利器....”小胖子眯着眼睛,笑嘻嘻的说道,蔡美人这才重新打量着这艘船,看了许久,轻笑起来,说道:“陛下,这般小船,鼠尚且不能载,何以载人?”

小胖子有些无奈的想要解释,转过头,方才看到蔡美人正在偷笑,心里这才明白,这厮是在戏耍自己呢!他有些恼怒的说道:“好呀,你敢犯欺君之罪?”

“阿母曾言,家中无君臣。”

“哈哈哈,好啊,那朕不动用国法,便以家法惩戒!”

........

十月,以蔡美人为皇后。

在正式接到了张温的战报之后,天子便决定要召开朝议了,对于高句丽地区的治理,以及扶余地区的规划,都需要百官一同商议,天子先前曾亲自去过北方,进行赈灾,他也稍知高句丽那边的情况,高句丽与三韩,东濊都不同,这里多山林,少有耕作之地。

无论是驰道,还是屯田,在这里,似乎都不大可行?

必须要排除以为能臣,前往高句丽,稳住那里的局势,天子心里思索着。

当他走到了上位的时候,群臣早已在下等候着,以崔寔为首,崔寔向来都是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总是合着双眼,闭目养神,也从不与群臣私议,说话的时候都是颤巍巍的,群臣一致认为,这位司徒大概是从建宁元年到如今最为无用的司徒。

黄琬赶紧低声提醒道:“司徒公,陛下来啦!”

“嗯?”崔寔这才睁开双眼,有些惊愣的看了看周围,回过神来,率领百官拜见天子,对于他的这番模样,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还问候了一番他的身体,崔寔看起来还是有些不清醒,回了天子几句,便又闭上了双眼,天子看向了群臣。

“闻太尉之表,朕心甚悦,此番平高句丽,使得扶余二国闻风而降,显大汉不世之威也!”

“只是,高句丽新平,又得扶余之地,不知派何人前往,又当属何州?”

天子询问道。

邢子昂最先起身,走到了中央,拜道:“陛下,臣以为,高句丽当如三韩,东濊,独设郡,以太守领之,分之县,分派县令,修以驰道,连接东部....”,他将自己的规划一一说出,天子点着头,邢子昂说完之后,便附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袁逢,崔寔,蔡邕,卢植等老臣便上言道:“臣等附议...”

“臣有言上奏!”

顿时,一人打断了他们的言语,老臣们有些惊异的转过头去,开口的乃是袁逢属下曹操,他抬起头,看向了小胖子,看着那像极了孝康皇帝的脸庞,他认真的说道:“臣以为,邢君所言不可,高句丽与三韩,东濊不同,三韩乃是大小诸国并立,君王有名无实,民皆不和,东濊则是不善战....”

“高句丽不同,此乃一国一民一君,而其王死于我手,若以单独设置,委派太守县令,只怕难以服众,更难以行政,到那时,若是想要高句丽安稳,便只能董,皇甫一部驻与高句丽,何况,高句丽论地势,论土地,都不是能修建驰道,设立民屯的....”

“高句丽所产者,乃林木也...”

“臣以为,当使高句丽为幽州之部,以刺史统领,委派一太守,县令之事,便以当地部首协同...”

曹操刚刚说完,便又有人说到:“臣有言!”

起身的乃是郎中漕许攸,他任与司空袁逢麾下,他拱手说道:“臣以为,曹公所言不可,以高句丽为幽州刺史下,幽州刺史如何能统辖诺大之地?不若,便以高句丽,东濊,三韩为新州,委派一重臣,以管辖之,如今三韩东濊将稳,以三韩东濊之势压制高句丽....”

他说着,曹操却是低着头笑了起来,他并没有因为许攸反对自己而愤怒,他之所以要反对邢子昂的言语,无非就是改变这死气沉沉的庙堂,显然,他做到了,那几位老臣显得很是惊愕,他们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坐在这庙堂里太久了。

多少年了,他们的提议从来没有被否决过,朝中也没有因为一件政事而出现过这样的争论,这些建宁时期所留下的老臣,在这新的朝议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犹如无助的幼童,迷茫的看着陌生的周围,当袁逢抬起头,看向天子的时候。

小胖子也正在看着他。

袁逢心里一颤,顿时明白了。

他没有再言语,看着朝中群臣,就在许攸发表完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荀彧立刻起身。

“臣以为,许公所言不可!”

“臣以为,荀君所言不可!”

“臣以为,黄公所言不可!”

“臣以为,陈君所言不可!”

朝中顿时出现了无数争论,众人都在思索着,当如何处置高句丽之事,看着年轻人挥舞着拳头,热情洋溢的争论着,袁逢有些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融合不到这庙堂之中了,蔡邕,张俭等人亦然如此。

争论了数个时辰,他们终于做出了决定,以高句丽,三韩,东濊为宁州,以西凉刺史贾诩为刺史,前往监督,并且,要将高句丽之民迁与幽州,以幽州罪户,商户,豪强迁与高句丽,在高句丽多建伐木所,为北方木材之供,并要将高句丽之部首处死,以免再有叛乱之事。

而且高句丽人好战,必须要通过驰道修建之事,来消耗青壮。

而扶余,则是单独为国,以尚书王允为相,这是变相的驱逐,王允与曹操的关系不善,曹操率领这些新生力量,没有给王允任何反对的借口,便将他赶出了庙堂的核心。

对于他们的提议,小胖子极为满意,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此,不可!”

在群臣之中,蔡邕有些愤怒的站起身来,他目视天子,缓缓说道:“陛下...高句丽,扶余之政事,臣以为皆可,只是,对高句丽百姓之事,臣以群臣为耻也!”

他看着天子,高声说道:“我大汉仁宗孝康皇帝曾言,入我大汉者,当为汉民,高句丽诸民,已入我大汉,以杀掠残暴治其民,无端杀其部首,强损青壮...此等苛政,定会逼反这些平民,凭白出现战事....”

“以仁政治,一视同仁,则民安国平....”

“群臣以苛政残暴为荣...陛下视而不见,可知孝康皇帝之遗训也?”

蔡邕大声说道,曹操等人有些不屑,这些老臣,满口仁义道德,却干不出任何实际性的事情,还要骑在百官头上....天子也是皱了皱眉头,眯着眼睛,说道:“蔡公,如今...乃是熹平年间...并非建宁。”

蔡邕恼怒,面色涨红,颤抖了片刻,方才言语道:“既然如此,臣愿告老还乡,以度晚年,还望陛下应允!”

小胖子眯了眯眼,说道:“岳丈何以如此?”

“群臣如此商议,朕并未曾应允....”

蔡邕有些颤抖着,说道:“臣乃建宁之残臣,熹平之庙堂,实属无臣之位也....”

天子并没有应允,严厉的斥责了群臣如此残害百姓的提议,便匆匆的下令结束朝议,他虽斥责了,可却依旧没有改动他们的提议。

“陛下今日之意,如此明了...”袁逢摇着头,叹息道。

在他的身边,乃是崔寔,蔡邕二人,蔡邕说道:“公何以叹息,莫不是舍不得这三公之位?”

“哈哈~~”袁逢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三公之位,有何贪图的?”

“自从我为司空,便为曾有一日可得清闲,整日忙碌....”袁逢说着,又笑着说道:“昔日孝康皇帝,为清朝中异己,以吾等高居庙堂之位,我从未想到啊,有朝一日,自己竟也成为了朝中异己.....”

“无碍...无碍,如今庙堂,人才济济,曹操,郭嘉,荀彧,荀攸之类,皆名臣之资,吾等年老,不如也...国事交于尔等之手,我无忧也....”袁逢自我安慰道。

“只是,他们太过年轻,行事急于求成....我知,他们此刻,定然是谩骂吾等,仁义道德,庸碌无为...”蔡邕悲哀的说着,顿了顿,又说道:“只是,他们不知啊...孝康皇帝之前,对各地蛮,乃至匈奴乌桓,官吏多逼迫,庙堂多蔑视,多以借口逼杀....”

“整整数百载,内忧便从未中断,年年叛乱,年年战事....孝康皇帝登基之后,以圣道教化,以仁心爱之,这二十年来,可曾有乱?今日便是以强势压住高句丽,日后,若是大汉国力不比现在,那些受尽欺压之辈,岂不是又要成为大汉之忧?”

“只有以教化,以仁心爱之,使其心向大汉,为大汉子民,才是永久安宁之道啊....”

“他们说吾等迂腐,说吾等胆怯...却不知,吾等为何如此啊....”

蔡邕饮了一口苦酒,闭上了双眼,哀叹了一声。

“崔公,你以为呢?”

袁逢转过头,看向了崔寔,崔寔依旧闭着双眼,没有言语,袁逢摇着头,崔公过于年迈,他历经四位帝王,他当年可是拒绝过跋扈将军梁冀的人物,论资历,满朝公卿,也无人能与他媲美,袁逢也是继续饮酒,说道:“如今,若是我们急着退仕...只怕天子不允...”

“陛下还是要顾忌吾等的身份,不能落下个逼走老臣的名声....”

“看来,只能等到明年,再以病情离开庙堂了...”

袁逢说着,他看向了蔡邕,说道:“崔公年老,只怕不久也会离开庙堂,君可有所想?”

蔡邕抬起头,看着他。

“群臣所议,不对,我还要向陛下提议....我不会如此离去....”

“我仁宗孝康皇帝,鞠躬尽瘁,创此等盛世,此等盛世,我以老命护之,决不让他人毁之....”

“蔡君...你....”袁逢大吃一惊,他看到,这位倔强,从未表现出一丝胆怯的老臣,眼角竟划过了泪痕。

蔡邕抿了抿嘴,也没有擦掉眼泪,开口说道:

“我想孝康帝...若是他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