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813.813:不相信?那朕带你去看看!

朝臣们觉得遴选女官的事有点不对劲,似乎与他们想的不太一样,最终入选的女官,高门大户出身的反而不多。

但他们来不及细想。

西北一封报喜的奏折,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秦安县在今年院试中,竟考中了二十五名秀才,以至于学道都要为秦安知县程卿请功。

在程卿任秦安知县之前,秦安县几年都考不出一个秀才,今年却一口气考中二十五名秀才,这肯定是程卿教化有功。

何况学道大人亲自去了一趟秦安县,发现此县繁华不输府城,加以时日甚至能追赶兰州,全县学风昌盛,哪怕是普通小户之家都愿意节衣缩食供儿孙读书。

学道大人乍然看见,恍惚还以为自己到了齐鲁之地。

“程知县亲自教导县学学生,二十五名秀才皆是他门下弟子……”

奏折在诸位朝臣手中传阅。

有人意外,有人不以为然。

西北学道倒会拍今上的马屁,知道今上看重程卿,竟放下学道的尊严毫无底线替程卿吹嘘起来。

考中25个秀才的事且不说,程卿好歹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全心教导学生,学生连秀才都考不中才比较奇怪。但秦安那样毫无存在感的小县,竟被学道吹嘘成了堪比兰州的繁华之地——西北学道这样说,把王府搬去兰州城的邺王萧云庭是否同意?!

西北的战事平定,皇上要把程卿调离秦安县,西北学道此举倒是能讨好圣心。

就是太无耻了,一点都没了文臣的气节。

赶在其他朝臣质疑之前,程六老爷赶紧站出来:“程卿许是有功,然西北学道赞之太过,臣要为程卿喊一句冤,秦安县发展再好,都是陛下的功劳,程卿不敢居功至伟。”

孟怀谨失笑,“程尚书,朕远在京城,对秦安的发展有何功劳?”

程六老爷一脸严肃,“自然是陛下平定西北战事,打退了齐国大军,若非如此,程卿连自己都保不住,谈何教导学生,谈何发展秦安?一切都是陛下的功劳。”

皇帝不需要亲自去打仗,但皇帝要知人善用,从这点来说,大魏能打赢这场仗,的确是孟怀谨的功劳。

程六老爷先谦虚了,其他朝臣就不好攻击程卿了。

有大臣说程六老爷太护短,孟怀谨沉吟片刻,点了该朝臣的名:“章大人,朕欲亲去西北,你可愿随行?”

发表反对言论的,赫然是礼部章侍郎,程卿的恩师之一。

礼部尚书即将告老回乡,章侍郎指望着更进一步从侍郎变尚书,正是关键期,当然不肯“包庇”程卿落人口舌。

程六老爷做了同样的事,孟怀谨相信程六老爷是出于对程卿的保护,换了章侍郎这样做,孟怀谨就不太信了。

章侍郎在众臣面前憋得脸通红:只因自己不信,皇上就要带自己去西北看看?程卿那小儿,多大的面子呀!

如高首辅这样的阁臣,却和章侍郎不同思维。

他们都不认为皇帝要去西北是为了带章侍郎亲眼看看秦安县。

皇帝肯定是为了邺王萧云庭而去!

西北的战事已平,皇帝要怎么处理邺王府,很快就要见分晓了。

高首辅当下站出来劝孟怀谨三思而行。

圣驾离京非比寻常,特别是眼下皇上没有大婚生子,国无储君,怎能离京冒险?

梅大人赞成高首辅的意见,大殿上众臣跪了一地,都没有令孟怀谨改变主意。

不离开皇宫和京城,所听所知只能通过下面的人传达,朝臣们想要蒙蔽皇帝是很容易的。大魏建国之初,还有皇帝御驾亲征,越往后走,皇帝的胆子越小,连离开京城都不敢了!

众臣未能让孟怀谨改变主意,都忧心忡忡。

圣驾要去西北的消息,随着这次朝会很快散播开来。

……

蜀王府。

蜀王临摹完一篇书法,等他搁下笔,早已等候在书房外的心腹才将密函送上。

蜀王拆了密函,低头一笑:“皇上要去西北,他对自己的个人武力竟自信至此?”

当今天子几年前曾单枪匹马杀进皇宫救驾,自然是拥有强悍的个人武力。

可个人武力再厉害,又岂能挡住千军万马?

精心布下的暗杀局,可以终结年轻天子的性命。

“王爷不是早就料到伪帝会去西北么。”

书房的书架往两边滑开,一个中年文士从书架后走出,笑着与蜀王搭话。

蜀王丢下密函,朝着文士拱手道:

“本王有这样的猜测,离不开先生提供的情报。若非先生告知,本王焉能知晓那位名满天下的程状元,竟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什么相识微末的君臣情谊。

这是欺骗了全天下啊。

分明是郎情妾意的男女之情。

女方为了龙椅上的天子甘愿在西北吃苦,男方则为了女扮男装的状元不立后不纳妃,写进话本必然是传唱百年的好故事……若两人与蜀王毫无瓜葛,蜀王都要赞一声痴情!

蜀王想到这里,讽刺一笑:如果连程卿的性别都能作假,那天子的身世又为何不能作假?

蜀王得知程卿性别秘密却隐而不发,不是顾念着从前与程卿的那点交情,而是要利用程卿,掀开另一个弥天大谎。

当今太后,曾经的皇后娘娘顾姝,欺骗了世人,甚至骗过先帝的谎言。

当今天子根本不配姓萧,根本不是萧氏血脉,嫡出的大皇子早已夭折,太后与贤太妃一个扮白脸一个唱黑脸,竟将先帝骗的团团转。

“贤太妃有亲子,却不肯扶持自己的亲子上位,而要帮着太后混淆皇室血脉,本王的三皇兄得知真相,得有多么伤心呀!”

蜀王的语气中似有关心,实为幸灾乐祸。

中年文士赞道:“鲁王已是斗败的公鸡抖不起羽毛,在山东封地,不知有多少眼线盯着鲁王府的动静,他只能做混吃等死的王爷。”

但是,在皇室家庙里的福贞长公主还活着呢。

福贞同鲁王一样,行动受限,早年的风光不在,连长公主的食邑都被取消了。

但福贞受先帝宠爱多年,长公主府的势力仍未全然消散。

鲁王用不着的势力,可以由蜀王接手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