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782.782:新启元年的恩科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782.782:新启元年的恩科

作者:宝妆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4-07 21:40:26 来源:八一

程卿鼻子有点痒。

总有人在背后念叨她。

“那些人就是眼红。”

程卿摸着鼻子,对何婉吐槽道。

何婉被她逗得发笑,“是是是,他们都眼红嫉妒,谁叫程大人不仅才华过人,还有着点石成金的本领呢!”

北齐和大魏的暂时休战,何婉终于不用像去年那么辛苦赶工了,她可以在保证织坊正常生产之余,慢慢准备军需物资订单,反正那些羊毛制品要到冬天才能派上用场。

“何氏纺织机”几经改良,现在的版本比起第一个版效能又强了很多倍,而且已经在程卿的授意下,由秦安县传遍了西北,逐渐往南方传去。

西北是棉毛纺织,南方是丝绸纺织,技术的革新必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剧变。

“何氏纺织机”在附近州县传开后,就有人说何婉是天上的织女转世,有些无知村妇,私下里都叫何婉是“织娘娘”,想偷偷供奉何婉,让何婉哭笑不得。

她哪里是织女转世呀,明明是程卿的功劳。

何婉要辩解,程卿却不让。

名望这种东西,程卿已经不缺了,何婉却很缺。

名望有时就是护身符,比如在兰州城开医馆的小磐,当一个女子有了名望,那性别的束缚无疑会减少很多!

程卿除了狠抓地方经济,在教育上也没放松,大魏和后世不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远不如对教化的重视。

程卿能为国库搞多少税收固然是政绩,最大的政绩却是她在秦安县的教化之功。

孟怀谨去年登基,按照祖宗规矩要今年才改年号。

改年号“新启”之后,孟怀谨开了恩科,今年春闱得中的进士,是新皇的第一批天子门生,将来的前程不言而喻。

春闱早已放榜,殿试也出了结果,南仪书院多人中进士,因它出过程卿这样六元及第的状元郎,连新皇潜龙在渊时都曾在南仪书院求学,如今早已是天下第一书院,能有多人考中进士并不奇怪。

当然,随着南仪书院名震天下,南仪程氏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只要南仪书院还在为朝廷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程氏家族不再出高官,都没有人敢轻视南仪程氏!

程卿特意留心了一下殿试发榜,的确有她熟悉的人名,但没有纪皓。奇怪,纪皓在南仪书院求学也不是一两年了,竟还没有考中进士……当初不是说很有才吗,一次落榜,人就蹉跎了?

今年的春闱与秦安县学的学生们关系不大,但县试和府试,县学一部分学生是参加的了。

不容易啊,堪称科考荒漠的秦安县,一口气考出了十九个童生。

这十九个童生还能继续参加院试,只要通过院试,他们就是秀才了。

十九个童生激动的不得了,没想到科考之路比想象中容易多了,程卿却给他们泼冷水,不让他们参加今年的院试。

“你们的基础还不够好。”

接触四书五经还不到两年时间,程卿希望学生们多面发展,没有让他们只是苦学科考书籍,他们能考中童生,是因为整个西北的科考水平都很差!

十九个童生如果去参加院试,肯定有人能考中秀才,程卿却不愿意他们这么快就走上仕途。

太年轻了。

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程卿自己很早就入仕途,那是因为她两世为人,三观什么的早已建立,不会轻易因为外力干扰而改变。

这些学生却不同。

他们就真的是一群少年人。

像胡小郎和邵元志这几人,聪明是聪明了,做事还是一团孩子气,这样的水平放他们早早做官,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程卿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做了官不会鱼肉百姓,但能力不够清官的危害有时更胜过贪官!

县试和府试每年都有,院试却要三年两次。

新启元年的院试是孟怀谨登基的恩科,并不影响明年正常举行的院试,这十九个童生,程卿想压一压他们,让他们明年再参加院试。

县学的教谕扼腕叹息:

“十九个童生若参加院试,今年必出秀才,这样的教化政绩,程大人竟不要!”

是程卿的教化政绩,同样会是教谕的。

想想程卿没有来秦安赴任之前,秦安县的县学破败不堪,教谕想做出政绩都不行,愿意送儿孙到县学读书的人家没几户。

就算有人愿意送儿孙来读书,没有好的老师授课,同样是误人子弟。

程卿一来,一切都改变了。

不仅是学生在学,教谕和训导二人都重新捡起了书本,程卿公务繁忙时,这两位还能帮着监督下学生们。

程卿在秦安县有教化的大功绩,这二人多少还是尽了协助之力。

训导想的更深些。

哪有人会放着功绩不捡?

“程大人要压着他们,不让他们今年院试,许是嫌考中童生的学生还不够多?再有一年,县学里的童生人数至少要增加一倍,三十多个童生参加明年的院试,中秀才的人数也多了……”

训导呼吸都放缓了。

明年不仅有院试,秋天时还有乡试。

程大人压着这批童生,难道是想他们憋着一口气,明年一口气冲击乡试吗?

若真是这样,考中多少个秀才固然是一大功绩,有人能考上举人,秦安县学才真是要引起附近州县的震动呢!

训导深知程卿在秦安县待不了一辈子,没有贪心到指望秦安县学能和顶顶有名的南仪书院比肩,在程卿的任期内,秦安县学要是能考出几个举人,整个秦安县的学风会发生根本改变。

即便是将来程卿任满离开秦安,这里有如此多好苗子,不愁请不来有学识的大儒当老师。

若没有程卿打下的底子,秦安县的大户们再有钱,捧着真金白银都无法打动有学识的大儒,大儒是要挑学生的,教导没有资质的学生,是浪费大儒的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不是骗人,一个真正有学识的大儒,只要他想要金钱,很多人会抢着给他送钱,秦安县的大户,要想用俗气的金银打动大儒,都竞争不过南方的豪商!

训导想到这些,语气激动:

“大人自有大人的安排,你我二人只需好好配合大人就行。”

考中童生的那十几个学生若是有不满,非得好好骂骂他们,训导都恨不得自己再年轻个三十岁,和那些学生换一换身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