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034:不花银子怎能脱颖而出!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034:不花银子怎能脱颖而出!

作者:宝妆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4-07 21:40:26 来源:八一

“二百六十七人,程卿考了九十七名。”

程五老爷仿佛闲话家常,妻子李氏轻轻白了他一眼,“你有何不满?卿哥儿四个多月前刚学四书五经,和他一起考入书院的,最少也学了两三年呢!”

时下文化普及率不高,像后世那种九年义务教育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文盲遍地都是,普通百姓能读书识字已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大字不识一个照样过完一生。

南仪书院收的学生岂止是识字,对四书五经没一定的基础,书院也不可能录取。

凡是被书院录取的人,老老实实念个两三年书考个秀才问题不大,至于能不能中举人,除了书院授课,也要看自己的勤勉和天赋。

程卿就是在和这样一群年轻人在比,丁字班有267人,程卿第一次月考就是97名,再考虑到程卿学习的时间才短短几月,李氏觉得程卿考出来的成绩是真不错!

怕丈夫会因此看轻程卿,李氏又添了一句:

“你且看下次月考,卿哥儿肯定还有进步,这孩子可能没有孟怀谨的天资,但他连放假都书不离手,将来未必不如孟怀谨。”

五老爷无奈。

“我也没说他不行……”

他才说了一句,李氏就有无数的话反驳他,外人若不知,还以为程卿是李氏的亲孙子!

不过那孩子也真是很招人喜欢。

程氏在南仪县绵延生息,族里子弟众多,在书院求学的更不少,比程卿成绩好的也不少,李氏这样关注程卿,只能说程卿投了李氏的眼缘。

远的不说,就说二房的程珪,李氏想关心都不敢,二房的朱氏像防贼一样,生怕李氏抢了她孙子。

呵,小人之心!

程五老爷现在是真希望朝廷快点处理赈灾银贪墨案,在京城的胞弟,也该用心把程知远从案子里摘干净。

人虽然死了,救不回命,至少要留个清名。

程五老爷这种想法,一开始是从族里利益出发,为了南仪程氏的名声考虑,为了京城的胞弟着想,现在则多了一个理由——犯官之子不能参加科考,程知远身上的罪名不洗清,程卿那孩子会被耽误!

那就真的挺可惜了。

五老爷思虑片刻,还是去书房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京城。

“一定要亲手交给六老爷。”

……

程卿考了丁字班97名。

程珪考了乙字班19名。

两人的成绩摆着,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差距有多大,周嬷嬷一听这消息就知道老夫人会高兴。

果然,老夫人听了这消息,让人叫来三儿媳黄氏:

“珪哥连放假都不回家,一门心思关在书院苦读,他的精力都用在科考上,你这个做婶婶的也要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

黄氏急忙辩解,“知道珪哥放假不回来,儿媳已令人送去了新裁的秋衣,过些天的中秋文会珪哥肯定要参加,又给他添了一百两银子,母亲若觉得不够,儿媳命人再送!”

一年一度的中秋文会是南仪盛事,读书人显才扬名结交人脉不说,程珪已经十六岁,二房为了让他专心科考并未给他议亲,但若真有极好的亲事,二房也不会拒绝。

一个少年是否优秀,要看父亲的官职,看家族的整体势力,也要看少年人自己的风仪。

中秋文会,就是最好的场合,黄氏知道婆婆疼爱程珪,自然会把这些事都替程珪打点仔细。

反正是用公中的银子,黄氏真不心疼。

朱老夫人勉强算满意,黄氏只说了秋衣和银子,老夫人发话让厨房每日炖一盅滋补的汤品送去书院。

“一定要看着珪哥喝掉,身子垮了,他的科考抱负怎么实现?”

“还是母亲思虑周全。”

黄氏恭敬听了,自去安排不说,正房里只剩下周嬷嬷和朱老夫人两人,老夫人笑容意味深长:“又是一年中秋文会,珪哥要参加文会,我看那小孽障多半也要凑这个热闹。”

周嬷嬷陪着笑,“他如何能和珪少爷相提并论,老夫人若不喜,不如——”

老夫人抬手制止:“中秋文会有太多人关注,五房的老匹夫防我们似贼,倒不必动手对那小孽障做什么,让他去,看他是受到的奚落多还是赞誉多!”

“那可不好说,文会上才俊如云,或许都没人注意到他。”

周嬷嬷这话讨了朱老夫人的喜欢。

是呀,中秋文会虽是在南仪举行,宣都府的青年才俊都会去,程卿一个不起眼的小郎,又会有几人注意?

朱老夫人觉得自己对程卿似乎太过关注,那小孽障哪里配!

……

月亮一晚比一晚圆,中秋也一天比一天临近。

书院的学生们有些浮躁,都想在中秋文会上大放异彩,夫子授课时频频走神。

或要精心准备两篇文章,或要提前备好几首咏月的诗词,拿到中秋文会上亮相,程卿走到哪里都能听见大家讨论中秋文会,崔胖子私下里也问她有没有准备好,程卿反问对方要做什么准备。

崔胖子奇道:

“人人都有佳作呈现,你不准备如何脱颖而出?”

在文会上和一群读书人比文才?

别逗了!

程卿敢参加科考,就因为科考是标准的应试教育,考什么不考什么有划分,写八股文也有固定格式。但要说才华,她是真没有。

在文会上胡诌几句打油诗,别人会笑掉大牙吧!

至于当文抄公,程卿不是没考虑过,中秋文会要作诗肯定是咏月,可这大魏朝在元末以前和程卿说了解的历史一致,最有名的咏月诗词早被前人写出来了。

程卿能抄的范围只有明、清两朝。

这两朝有什么出名的咏月诗词吗?

她是一首没想起来!

文章佳作更不用说,在书院一个多月,夫子把基础给大家捋了一遍,正在教破题……呵呵。

崔胖子看她表情还有什么不懂的,恨铁不成钢将程卿拽到一旁,神神秘秘指点她:

“你当人人都是诗仙转世,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么,只要肯花银子,什么样的锦绣文章买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