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187:辛苦爹了,您再努努力!(3更)

纪大太太极是不解。

听说程卿亲自上门拒亲,纪大太太恼道:

“若不是皓哥自己中意,谁愿意去程家提亲?还请俞夫人做中人,给足了程家面子,结果他家倒拿乔,那程大娘子先前可是被人退过亲的,果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若是大娘子没退过亲,其实纪家未必敢上门提亲。

兼祧两房在亲事上的确比较难处理。

纪家不愿往低里找,纪皓才单身到了二十岁没定亲。

纪家出过尚书不假,纪老尚书能让一群书生围着打转也证明纪家还有价值。但退休的哪有在位的厉害,纪老尚书已是致仕,南仪程氏却也有人做着工部尚书……加上程知远死后被朝廷追晋,程卿家的门户并不算低。

纪家有把握,正因为大娘子今年已十九岁,前头又退过亲,还与纪皓互生情愫——哪知程家没同意!

纪大太太颇有不忿,还要再说什么,纪老尚书已摇头:

“南仪程氏如今正是上升之势,不结亲罢了,何必结仇呢?就是那程卿,明年若能中举也大有前程,不必得罪他家。”

纪大太太立刻闭了嘴。

然心中是不服的,皓哥样样都好,除了要兼祧两房,那也是没法子的事。

程家不能包容这件事,错过了皓哥,她倒要看看那程大娘子年纪越拖越大,将来能说到什么好亲事!

嫁不出去就在家当老姑娘吧,皓哥将来却会儿孙满堂,把纪家的香火长长久久传承下去。

纪大太太陷入了自己的臆想中不可自拔。

以时下的环境,也不能说她想的错。

程卿没管纪家人心里是否舒服,离开纪家她还去拜访了俞知府,嘴里是感谢俞夫人热心帮忙,其实是希望俞夫人不要宣扬此事。

俞知府闻弦知雅意,回家后就交待了妻子。

俞夫人反应和纪大太太差不多:

“我本是好心帮忙,还做错了不成!”

“那纪家少爷是要兼祧两房的,换了是夫人,愿意将女儿嫁过去?”

俞知府反问,俞夫人气呼呼的,“那当然不行!”

那程大娘子怎能和她女儿相比?

俞知府看穿妻子的想法,不住摇头,“程家三位小姐虽丧父,却有一个争气的弟弟,日后前程未必就差了,人家不愿意嫁女给纪家,纪家自己都不纠缠,你这个做中人的急什么?此事莫要再提起!”

俞夫人根本就不信。

弟弟再有出息,也才十五岁。

当姐姐的可是十九岁了,能等到弟弟有出息的一天吗?

仅仅做个案首还不够,在有权势的人家眼里,一个小案首不过勉强够资格站着说话而已。

俞夫人觉得,程家大娘子错过纪家,婚事上能挑选的人家只会越来越差。

不过俞夫人却没能亲自验证这一点,在程慧的自由恋爱无疾而终后的两个月,吏部一纸调令,将俞知府调回京城——从地方官员调回去当京官,虽是平调,却是很有实权的官职,俞夫人哪有空去关心别人家的事,忙着打点行囊阖家进京去。

俞知府高升了。

连程卿都送了一份盘缠,城中大户也纷纷解囊,这是要与俞知府结个善缘。

俞家都搬走了,俞三自然不会再留在南仪书院。

他倒是想留,俞知府不同意。

若没有家人看着,俞三还不知要闯多少祸呢,俞知府一定要将儿子带走,俞三心里很不得劲。

他想使劲摇一摇他亲爹,看看能不能让他亲爹改变主意。

“我就快赶上了,就快赶上了,差一点!不让我赢了他,我如何甘心?”

他最好的一次,已经考到了乙字班第14名,四舍五入一下约等于前十,和程卿就只差一点点,他爹要这个时候进京?

说句不孝的话,俞三情愿亲爹没接到这调令。

俞知府被不孝子气到吐血,似笑非笑看俞三:“吾儿这是督促为父继续上进,再升一品,就能送你进国子监继续和程卿做同窗了是不是?”

国子监是官办的最高学府,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有资格送子弟去国子监就读,俞知府平调回京,算是四品京官。

俞三眼睛一亮。

“那就辛苦爹了!”

“滚。”

俞三被赶出书房脸上还挂着笑。

他差点忘了,朝廷给程家的恩典,就有程卿乡试后可入国子监读书这一条。

此时距离明年乡试不到一年,程卿中个举应该问题不大,程卿终归还是要去京城的,这下俞三又觉得朝廷的调令来的巧了。

国子监不好进,连他爹也差了点资格。

不过四品和三品差得也不多,找一找门路,或者有机会求个恩典,自己还是能进国子监的。

倒是崔彦那个讨厌鬼,整天和程卿黏在一起,乡试以后,却要和程卿各分东西了。

程知远虽然死了,程卿仍然和自己一样是官宦子弟,崔家却是商户,门户都不同做什么朋友!

俞三心中有了底,不为这件事纠结了,反倒开始舍不得程珪。

“要不你让程叔父努努力,也往京城调,你就能进京了。”

“……谢谢!”

程珪很是无语,自己的前程不自己挣,反而指望长辈去努力是什么道理:“除了三品官可以送子弟进国子监,各省也能选送优秀生员进入,你我继续当同窗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那崔彦,虽是商户之子,只要崔家使的银子够多也能去。”

本朝国子监有四种方式可以进去。

第一是三品及以上官员子弟和朝廷勋贵子弟都能去,这叫‘荫监’,皇帝特许进入的称恩荫,也算在荫监里。

第二就是程珪说的,由各省各府择优选贡送入国子监,这叫‘贡监’。

第三是‘举监’,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落第后,翰林院从落第举人里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送入国子监。

第四种则是‘例监’,就是国子监里有缺额,暂时无人补上,平民商户之家向朝廷捐一大笔钱物,也能把家中子弟送进国子监占据缺额。

这四种进入国子监的方法,例监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但想必那崔彦是不会在乎的。

想到崔彦还会追着跑到京城去,俞三一万个不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