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113:大人请看此卷!(3更)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113:大人请看此卷!(3更)

作者:宝妆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4-07 21:40:26 来源:八一

程卿参加府试,关注她的人真不少。

家里和五房且不说,南仪县里,何老员外就极为关注,府试第一场程卿又是头名,何老员外当下就说程卿还能再拿一个‘府案首’,何婉不解:

“还有第二场和第三场呢,爷爷您怎这般笃定?”

“你呀,就走着瞧吧,老夫何时判断错过!”

何婉其实也觉得程卿再拿个‘府案首’很不错,嘴上却不肯服输,小姑娘的性情总有几分别扭的,程卿处于顺境时她是不会说奉承话的,一旦程卿处于逆境,别人不看好程卿,何婉又会下意识反驳。

这在府试放榜的第二场表现的极为明显。

程卿不是头名!

何婉食不下咽,还对身边丫鬟抱怨,说府试的考官没有眼光。

得,这是女大不中留哇,何老员外寻思着等程卿过了院试就把事情挑明吧,瞧好的孙女婿人选不早早定下来,将来被人抢走就悔之晚矣。

二房那边,朱老夫人和何婉是截然相反,何婉私下抱怨考官没有眼光,朱老夫人却恨不得给考官封一个大红包。

答应了程知绪不再找程卿麻烦,不代表朱老夫人乐意见程卿大杀四方。

若程卿自己不争气,总不能也怪到她身上了啊?

朱老夫人巴不得程卿府试失利,欢喜之余忍不住叫了一声“周嬷嬷”,把正房伺候的丫鬟们都唬得不敢答话,朱老夫人自己也回过神来——周嬷嬷已不在她身边伺候了,意识到这点,朱老夫人怅然若失。

她这种人是不会检讨自己的,自然把一切都怪到程卿头上。

若不是程卿咄咄逼人,二房也不会那么着急处置了周嬷嬷。

都是那小崽子的错!

朱老夫人将大儿媳钟氏叫到跟前,“今年二房没有应试的,我听说大房的珩哥正参加府试,珩哥儿是不是已连过两场了?你早早把贺礼准备一下,等珩哥儿过了府试就送去。”

过了府试就是童生了。

不论年纪如何,在外走动什么的,别人都肯正视三分。

像程珪那样少年就中秀才的,也就放在南仪程氏才寻常,搁在小户之家,秀才公都能当家做主了!

程氏文风昌盛,考中童生,亲朋好久少不得要贺一场,就是族里也会有表示。

钟氏既要长居南仪,自然接管了二房的中馈,这些人情来往是有旧例的,不用朱老夫人提醒钟氏也会照例备礼。

按照钟氏的想法,不仅程珩有,程卿也该有贺礼。

不过婆母特意叫她来交待一番,这是要把程珩的贺礼加重,却对程卿一毛不拔?

嫌外面说的不够难听么。

钟氏忍不住和妯娌抱怨:“母亲病了一场是越发左性了,为着周嬷嬷的事带来的坏影响,我们要花多少水磨工夫去消弭?母亲率性任为,一点都不替家中儿孙着想。”

远的不说,就说程珪,今年就要满十七岁了,钟氏已在为儿子相看婚事。

若挑到了各方面都满意的儿媳,人家女方派人来南仪一打听,二房是这么个家风,哪里肯把女儿嫁过来!

程知述的老婆黄氏和钟氏也并非一团和气,两个妯娌从嫁进二房就时有较劲,程知绪和程知述两兄弟年岁相差不大,娶亲的时间也只差了一年,黄氏和钟氏一直在比谁先怀孕,谁先生儿子,不过钟氏运气更好些,不仅嫁的丈夫更有出息,还抢在前头生下了二房的长孙。

黄氏就处处落后了。

时日一久,黄氏明知道要依靠钟氏夫妻才能过的更好,一面又暗暗不忿,与钟氏是面和心不和。

钟氏要说别的,黄氏只会幸灾乐祸,指望着钟氏在婆母面前多吃吃苦,唯独儿女婚事上,黄氏和钟氏是站一个阵营的。

钟氏的第一胎是儿子,黄氏的第一胎可是女儿,就比程珪小两岁,如今也是要说亲的年纪。

程珪的亲事若受影响,黄氏的大女儿只会影响更大。

程珪好歹有个知府亲爹,人也够争气,十五岁就中了秀才,黄氏的大女儿有什么?

世人对女子本就万分苛刻,婚嫁的限制上也更胜过男子。

男子一旦有了功名,就能凭此攀一门好亲,女方家条件比男方家好几个档次的都有。寒门状元都能娶公主,年轻举子娶大官之女并不罕见。

可若换了女子,因为不像男人那样可以科考入仕,世人就的评判标准颇受限制:一个小娘子条件是否出色,与小娘子本人关系不大,更多是看家世,看父兄的前途,看家风……黄氏冷汗淋漓:

“二嫂,我们可不能由着母亲性子来,周嬷嬷那老奴死不足惜,可害惨了我们府上,如今下帖子请我们赴宴的人家少了大半,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看我们会如何行事,程卿可以不与二房亲近,我们却不好是失礼!”

钟氏也是这样想的。

外面那些流言很是难听,钟氏心疼儿子,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程卿没什么好感。但她比朱老夫人理智,更懂得克制。

凡是对程珪有好处的事,钟氏都肯做。

不过是备一份礼,二房家大业大的不缺这点银子。

程卿收不收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坚持表明态度,让外人扭转对二房的印象就行。

至于府案首……程卿能考中府案首,那也是程卿自己的本事。钟氏才不会蠢到出手破坏,将来与程珪同一科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那么多,她要个个都出手对付,怎么可能忙的过来!

没有程卿,也有别人。

重要的不是程卿这次府试考得如何,是钟氏的亲儿子程珪将来考得如何!

……

程卿还不知道自己府试还没考完已是搅动了许多风雨。

她情绪没怎么受影响,照样以平常心参加了府试最后一场。

第一场考经帖,程卿的基础牢靠,所以拿了头名。

第二场考杂文,她的辞章不够出众,未能拔得头筹。

第三场考策论,也就是政见时务……讲真,一群闷头苦读的年轻书生,不事生产,不通民生,对政见时务能有多少有用见解?

大多数考卷都是先上半篇歌功颂德的华丽辞藻,再泛泛而谈自己的见解,挤掉水份,里面的干货真没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阅卷官看到一篇用词简单明确,条理清晰,还有几分见地的策论时,难免就眼前一亮,在同僚中传阅还不够,又将此份试卷呈给府试的主考官俞知府:

“大人请看此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